2020上海大学金融专硕431金融综合考研杂谈

本文来自top考研学长Whehee

从2016年动了念头,17年寒假作好决定,到19年的3月底收到拟录取,我考研的旅程差不多有两年半的时间,其实也很奇怪,明明知道以后的路更难走,但在这个年纪这个节点你就是想执着的尝试一次,也真是应了别人说的那句话,“考研这件事,一旦动了念头,就很难再放下了”。写这个东西的初衷并不完全是为了分享什么考研经验,对我而言它更像是对我这两年半期间的一篇总结,努力学过的东西一旦忘掉就觉得可惜,同样,经历过的事情像日历一样掀翻到下一页,是不是对往事的一种不负责任呢?大家关系的问题无非就是这几个:跨考、择校、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复试、有没有资料出以及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关于复习的东西大家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贴子,不乏神级考研学霸的心血作品,在自身实力比不比得过别人这一方面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但我的结果不能说很好,也不能说不好,不过最近几年里它肯定会成为我所骄傲的东西,值得骄傲倒不是因为所谓的三跨金融逆袭之类的标签带来的虚无缥缈的荣誉感,而是实实在在地凭借自己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感受,这种感觉是无可替代的也是无比美好的,我相信这才是考研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追求的精神成果和吸引我们为之执着的力量。

这篇杂谈综合成一句话,就是“选择与代价,反抗与救赎”,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可以如法炮制的经验可循,但却有许多能避开陷阱的道路可走,别人的经验终究只适合别人,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有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和实践才会找的到。因此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健的逻辑,这才是实现追求的必要条件。

我会按照跨考、择校、四门考试科目的顺序来一一和大家细谈一些考研过程中的事情,目的在于从过往的经历中总结出如何做出决定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方法来供大家借鉴。

PART Ⅰ 简述

我本科就读的是山东的一所普通二本,学习的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属于工学学科,大家可以近似理解为金属材料的加工。2017年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于2018年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一战失败分数不堪入目(自己也发过誓说一战的分数永远不可以和第二个人说即使是父母我也没有告诉),在18年寒假决定二战,二战选择了上海大学的金融专硕,初试排名第8,总分403,其中政治66,英语二78,数学三139,金融学综合120,复试后综合排名第6,又冲了两个位置,前几天收到了拟录取通知。

PART Ⅱ 关于跨考

跨考这件事本身在考研当中是非常常见的,我本人是支持跨考的,因为我是一个兴趣导向的人,如果学习的东西我不来电,那就很难继续下去,我选择跨考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1. 原来的专业你愿不愿意学?
  2. 原来的专业就业环境你是否中意?

以上两点中,如果至少满足一条,那么应该就算是有充分的跨考理由,我是两条全占。在大家决定考研之前有件事要明白,这次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机会了,将来进入工作进入社会,有了家庭,各种复杂的因素左右,那个时候再让你重新选择,你还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吗?你还愿意在成家立业的年纪选择改行从零开始吗?不是不行,而是很难,而且绝大多数人会望而却步,既然可能是最后的机会,那就珍惜。

我原以为,工科学习的东西,特别是我原来专业学习的东西,怎么也算是理工科是需要用到大量的数理知识的,但是在大三学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我的这种想法就错了,大家可能有所了解或者也有和我一样本科专业的同学,专业课的内容是不是除了背还是背呢?钢号、相图、热处理工艺,这些内容大多是实验结论,人为定义和自然规律,先记了然后用,我是学不懂的,因为好多东西没法去理解,就算是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又因为种种限制而没法微观观察和直观感受,而我本身又很讨厌大量的背诵,更喜欢可以理解然后记忆的事情,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因,也是决定性的:我不爱学这个学科,或者说它并不适合我。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直观的看到了以后要从事的事情,我相信第二个原因我不解释大家也都能理解一些,我是一个俗人,我也想要一份看起来体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我是想靠脑子生活而不是靠体力。在车间里,在工厂里,我看不到以后翻身的希望。

因此就跨考这件事上,我也建议大家问一问自己上面那两个问题然后再决定跨不跨考,其他的理由,能想得到的暂时还都不如以上两个重要,比如我也见过因为家庭背景等仅仅是需要一个某专业的研究生学历,那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因为看这个帖子的人更多的是想赢一次,而不会是那种情况。再多嘴一句,对本专业考研来看,你认为大家本科学的就真的好吗?真的学的好,保研不是更好吗?所以就跨考这件事上,希望大家一定要有信心,不见得本科是本专业的考的就一定比你好,否则就不会有人跨专业成功了,就专业课的复习而言,更多的人都像是从零开始而不是更上一层,确定喜欢就勇敢跨,而且真的喜欢,学的更快也更没有负担。

PART Ⅲ 择校

这件事要谈的东西很多,因为择校这件事其实是最难的,跨不跨考这件事问自己就能找到答案,复习这件事即使不看攻略你也可以复习,但是择校这件事搞不定,考研就没法继续,复习也没法安心开始,后面的事也就没得谈了,因此首先谈一下择校的意义,再来讲方法。

1.择校的意义:

我相信我们所有人中八成至九成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来通过考研登上一个更好的台阶,也就是说所谓的逆袭,毕竟考研大军中的绝对主力始终是一本和二本的学生。985/211的学校,或者我们中意的专业在某所学校的实力有着卓越的实力和影响力,那么这些学校是我们考虑的目标范畴,此外相信大家通过对近两年战果的了解,发现选择和运气在考研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五五开我们不敢说,但三成到四成的比重是有的,所谓好的选择几乎赢了一半,比如我们对大小年的关注,就像张雪峰说过的哈工程“又好又好考”,再比如前几年的上海大学,都是这样的例子,运气在考题、面试和调剂中的作用也更是如此,因此就“务必考上”这个目标而言,我们的选择选择至关重要。另一个择校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以后将要在哪里发展?这个学校的势力范围能否支撑我们将来在这个地区发展,这个要素在北上广、长三角地区更是如此。之前在论坛见过有人抱怨,在上海就业,自己南大的硕士学历竟然比不上当地不如南大的学校,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是很现实的。最后对复习的过程本身而言,先选定了专业和学校,你才能知道你的考试科目,是英语几?数学几?专业课到底考什么?这些问题只有在确定了以后,才可以进一步的完成接下来的复习安排,这是主要的几个择校的意义。

2.择校的方法:

A.学校咖位

考研是不是为了更上一层?是,那么985/211大学就应该是涉猎的范围,自己是不是中意这个专业?是,那么即便不是985/211但在这个领域里有着响亮的名声和强劲实力的学校,也应该是考虑的对象。就出身而言,我们都知道本科985的人几乎都不愿意自降台阶,而211的人也更愿意向前冲刺,TOP名校的竞争可能过于强烈,自己的出身也很可能是难以跨越的绊脚石,因此如果自己不是特别执着顶尖学府,也应该结合自己的现实因素来做一些切合实际的决定而不是硬着头皮莽,到头来复试被刷,排斥跨专业等只会让自己白白热血一年,后悔自己没有做对选择,从而付出代价。

B.专业选择

我选择了金融,那么我就应该知道在北上广地区有着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金融就业环境和国内最前沿的金融市场。

C.区位意向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之前去过主要的一些地区,对主要的目标城市有着自己的感受与偏好,环境气候上我更喜欢南方,而且在16年去上海的过程中上海给我非常深刻的感受和印象,我也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希望能在这里发展,即使不是上海,那大致区域也应该在长三角过着长江流域,因此我应该选择势力范围能够覆盖这片区域的学校。

D.自身条件

像我在英语的底子上就不好,数学上应该是优势,对我、对跨金融而言我应该尽量选择考英语二,数学三的院校而不是含有英语一或者396的院校,事实上对跨专业尤其是金融上,数学几乎是决定性的科目是必须要拿高分的,三门公共课一定要强于自己自己的竞争对手,从而保证自己的专业课分数有缓和的区间,如果公共课不能帮你锁定分数优势,那么跨考将毫无优势可言,同时在择校上应该避开对自己弱势要求高的学校,比如我英语底子差,那么外经贸、上外等外语要求更高的学校,或者复试中英语考察较难的也应该列为次选,但要明白这个自身弱势并不是说仅仅要躲开就万事大吉,而是更容易在不那么高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在考研期间补足,不是当作陶逃避某一科复习的借口。很多人总分优秀结果单科没过,这情况英语中最常见,这种情况话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活该,100分的英语再差的话也应该过线了,30多分40多分的线连及格60分都不到,这样都过不了还怎么谈考研究生呢?这样的结局可恨但不可怜。我身边的同学就有这样的例子,除了英语,其他的都好好复习,考完了以后说自己只要英语能过就能考上,这其实真的非常可笑,而且令人无语,换做你是导师,这样“投机”的考生和踏踏实实复习的考生你更喜欢哪个?我是英语不好,而且我也避开了一些英语要求高的学校,但这不代表我不去追英语的差距,高考英语不及格,大学英语都是60飘,四级裸考三次没过,考研之前的那次四级靠着考研的英语复习我考了530,一战英语75,二战78,这对我本身是非常大的一个鼓舞,因为我的付出让我看到了希望,这也是我愿意二战的原因,因为我有提升的空间可谈而不是无路可走。除了英语数学,专业课考什么也是帮助你择校的一个重点,这里我说一下我自己选择的依据,不能试用所有情况但大家可以当个参考。就跨专业而言,专业课基础薄弱这是公认的,理工科背景来跨应该选择能发挥理工科优势的专业课考试类型,避开自己的不足,因此就金融来看,理工科更倾向于选择含有大量客观题如选择、判断、计算等类型的试卷,而不要去尝试太多主观题像简答、论述等类型的试卷,一是扬长避短二是减少记忆背诵的内容以及对专业领域和热点时事的了解从而减轻专业课复习压力,降低专业课拉分的可能性,这也可以解释我为何第一年选择上财了,上财的专业课试卷中选择题60分、计算题60分、论述题30分(不好拿分),这样的结构我认为对跨考更有利可寻,并不像央财等学校含有大量的主观题内容和记忆性内容。当然一战失败的原因是和这个无关的,一方面是数学复习出了许多问题,另一方面是上财的热度和难度真的很大,这是我第一年没有想到的,一战失败也是我个人决策错误的代价,具体细节后面会谈。第二年选择上海大学的原因也是这个,一方面是二战不敢承担失败的风险要降低难度,另一方面是上海大学的专业课试题依旧含有非常大比例的单择、多选、判断、计算题,并且考试范围也是包含在上财的范围之内的,结合区位意向、学校实力和作为当地认可度很好的211大学,这个选择做的干净利落。

E.心有所属

这个就很明显了,考研之前已经有了心仪已久的学校,以上因素都可以不考虑,只需要努力追求即可。不过另一个“心有所属”大家还是要注意,为了自己负责,为了他人负责,请认真考虑你的未来而不是头脑发热为了某个人而选择一个城市一所学校,后果我不说大家也应该懂,如果不能100%保证以后可以在一起,请不要做自己将来会后悔的决定。

PART Ⅳ 政治(按考试顺序说)

政治复习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最大的收益。

没有人一开始就主攻政治,这个科目本身的特点在于复习材料的进度是永远滞后于试题的,因此也比没有必要沉溺于复习材料本身。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17年十九大召开,18考研的真题中有多少比例的十九大内容大家即使不看心里也会有数,但是我们的复习材料中并没有刚召开的十九大的内容,那怎么办?当然是选择背诵市面上的各种押题,别无他法,毕竟很少有人会在考研的过程中去独立研究十九大,我们不会但有人会,那些辅导老师和机构会,而且他们的水准是比我们高的多的,其中个别老师也是十分值得信赖的,比如肖秀荣老师,18-19两年考研的主观题我是全靠他的。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复习就知道怎么复习了,首先是五门内容:马原(结合现实例子进行理论考察)、毛中特(结合时事热点来进行考察)、史纲(结合重要年份和事件以及时事进行考察)、思修(结合当年人物事迹以及时事热点来进行考察)、时政(不必多言),史纲和毛中特前后呼应,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理论,马原重视理解与理论记忆,思修难度较低,时政没法自主复习,怎样结合各自的特点来复习呢?有的是人告诉你马原最难先看马原,这样真的合理吗?马原考试的内容为单选多选和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论考察,那么很明显,选择题是要记忆的,问答题是要你背诵+个人语言的,这种科目放在开头,你九月份记忆的东西,到十二月份考试为止让你忘掉的机会实在不要太多,一旦忘了重新记起来你是不是浪费了一遍记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借着这个问题来概括一下,我现在要谈的所有复习计划和经验都是围绕“如何减少没必要的时间浪费”来展开。我说一下我的复习过程给大家参考。

开始时间:九月份中下,学有余力可以更早,这个无所谓,即使你十二月份开始突击背诵甚至裸考,政治都不是会让你考不上研的原因,只是在分数上会有差距而已;

复习顺序:近代史(九月)→毛中特→思修→马原(此时应该到了十一月中旬)→肖四肖八等押题、预测卷的背诵,之前做过的选择题重新回顾记忆选择题考点(十二月)→考试

细节阐述:一直到十二月之前,复习的重点都应该是选择题,不要进行无所谓的简答题背诵,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看一章的视频(视频就不多赘述了,个人建议肖秀荣团队配合肖老师的精讲精练),第二天再看一章视频,然后做上一章的选择题(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等练习题),为什么不马上做呢?是因为刚看完了视频马上做题目都有印象,你并没有进行记忆,等到第二天看完了另一章在做前一章的试题时,你只有模糊的印象和少数选项确定的题目,这样在对完答案后无论是错的题还是对的题,印象更深刻,也起到了隔日记忆的作用。另外,复习顺序也是呼应的,近代史和毛中特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讲述的,两个科目在某些章节前后呼应,做题的时候很容易让你想起你复习的上一科的内容,至于为什么先看史纲,是因为九月份还正是数学、专业课的攻坚期,历史课这种大白话就不要占用你的脑力了,吃完饭、睡觉前看一会视频看看历史事件换换脑子放松一下的同时也能顺带记忆一举多得,况且毛中特的时间范围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而不是从鸦片战争,范围更窄,理应先看宽的范围然后对毛中特所处的历史阶段来进一步学习。马原和思修的顺序根据你个人的喜好和进度来选择,思修也是大白话,而且很多内容只要你三观正常是不会选错的,之所以马原滞后就是因为马原是学起来难但是考试非常简单,你要把会考的东西背下来,然后再考试的时候结合例子来说出来就可以拿很高的分数,没有必要太早学习、然后反复背诵防止遗忘,出力不讨好,晚一点背,即使考试忘了一些,对于刚背了的内容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完全可以临场顺出来或者擦边球。还是要再一次强调选择的重要性,简答题几乎所有人都是背的一样的东西(肖四小黄书等),而且都知道主观题是阅卷压分的重点,选择题的分数可是实实在在的,对了就是对了,50分的选择题拿20-30-40的后果就是你到底能考50-60-70+。就选择题而言还需要留意几种类型,第一种是阅读理解题,选项本身可能都不是书上的知识点而是抽象总结出来的话语或者是时事,那么就应该从题目中阅读出选项的结构,比如19年多项选择题最后一道,中日今年就经济、安全、教育等等方面(具体细节我记不清了)达成了哪些项目?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不影响你选出正确答案。题目说了范围,那你的选项是不是该对应着经济、安全、教育来依次选出来?如果选项中有一项军事,但题干里没说军事,你觉得你该不该选?这样做不一定让你必定做对,但是会大大降低漏选和多选的几率。第二种是文字游戏,何为文字游戏?比如毛中特里有一道题,ABCD你觉得都没毛病,当你看题干的时候发现他问的是五位一体中政治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四个全面中小康社会的问题,那四个选项中很容易藏着一个甚至两个经济的选项或者全面依法治国的选项,选项本身是对的但是范畴不对,借花献佛,看你是不是细心,而这种题的含量是很大的。第三种是知识点数量题,问你基本经验是哪些?三大法宝就是三个你不可能选出四个来,同样从选项中你也能够猜到这道题的答案,举个简单的例子,问你五位一体你知道是五个,但如果你不知道他有五个,选项中有A政治B经济C文化D社会、生态,从选项本身来看你觉得这道题是什么答案?当然是ABCD,如果这道题有5-6个点,选项只有四个,是没法平均放开的,有一个或者两个选项中包含了多重答案当你拿不准的时候他大概率是全选,因为要考全这个知识点四个选项放不开。同样的,碰到带有所有,一切的字眼的选项他也不一定是错的,比如宪法约束的范围就是一国内的所有个人和机关,没人例外。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题型,因为几个月来再也没有碰过政治已经忘掉了如果想起来了再来补充,上面说了几种,但其实最多的还是直接记忆型,你背过了,选项根本迷惑不了你,背不过那就只能猜,所以一直到十二月之前希望大家打好基础,多刷选择,争取选择题拿到35-40分,这样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压分城市政治也能保证在65以上,同时在十二月前后准备背诵押题内容和时政热点的了解,而在这之前不要做无谓的记忆来浪费时间。十二月前后,B站能够搜索到大量押题课程,包括肖大爷的考前押题课程(多谢好心人分享),还有其他数学啊英语啊等等,大家不要死学,考研也是信息战,两次考研我都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非常有用的信息特别是政治,肖大爷的考前押题可谓是让出题人都能冒冷汗的命中率,只知道学书本,不广开门路是没法获胜的。政治就先说到这里。

PART Ⅴ 英语

同样按照“如何减少没必要的时间浪费”的原则,我们来分析一下英语考试的内容,完形填空(词汇、搭配用法、做题技巧),阅读理解(词汇、逻辑思维、做题技巧),新题型(纯做题技巧),翻译(词汇,简单翻译技巧),大小作文。在英语中,客观题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除去作文和翻译之后,剩下的60分客观题能拿到多少是英语高分的关键,但至于多少分是高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们来按照题型进行解读。首先实名diss所有“完型最后做,做不完全选C或者直接编的说法”,这种说法不仅帮不了你而且还会让你失去英语70+的机会,近年来完型填空(英二)难度是下降的,而新题型,大小作文难度的微增使得放弃完形填空的行为变得非常愚蠢与得不偿失。18年(这一年是我一战,一战当时现场做的分数就是10分,考后对了答案)的英语完型填空我对过答案,20题全对,19年的完型我也对过答案,大概是对18个题左右,扣一分。

上图是18年。大家知道我的英语底子有多不好对吧,我都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不信你们底子比我好的正常复习下来做做练习平均拿不到7分以上,考试在8分左右是正常水平。假设全蒙C拿3分,这就是平白少了5分,65与70,70与75就这么拉开了,剩下的作文阅读翻译做的不错情况下扣20分左右,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最后才60多分怎么也上不了70的问题所在。

说回完型本身,它考的是词汇词组搭配以及逻辑关联词等内容,这一方面要求你有正常的词汇水平同时也要求你有不错的语感,语感就是在你阅读含有空白部分的句子时能自然而然的知道这个地方是什么词然后带着词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四个选项依次代入“撞”出the right one。词汇问题整个考研英语全程你都在复习,而语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来辅助形成,因此完型的必要条件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需要你专门为完型去做一些什么,如果真要说单独准备,那就是要进行一定量的完型练习,适应这种残缺的句子然后锻炼对完型的接受度,以及适当的做题技巧。完型的技巧我曾经看过北京地区一名叫“邵宁”的英语老师的视频课程,虽然这个老师有些油,但是干货还是有的,特别是一些完型的出题特征。比如说,对于一个词的选择,文章往往会在上下句或者转折的部分都会有着对应的内容,这个对应的内容可以是近义词可以是反义词,同样也可是正确答案本身,这就要求你在做一道完型的时候不要只盯着这个残缺的句子不放,这个地方之所以出题就是表明它的前后一定有足够多的信息能告诉你这个地方它选这个词,而你需要把“马脚”找到并领会到它要告诉你的信息。可以看一下我完形上打的箭头和对应提示内容。

设想一种极端的情况,文章你读的懂,选项的词你都认识,那么就相当于在做中文的完形填空,你觉得你会不会全对呢?因此你就知道对于完形填空你要做的是什么了,增加词汇量并且知道常用词、词组的用法,固定搭配和正确的逻辑连接词,关系代词、副词的用法,然后通过大量的英文阅读(做阅读理解可以一箭双雕,后面我们会谈阅读理解的方法)来形成语感和阅读速度与能力。至于具体的做题技巧我也没法展开细说了,大家可以找一下这位邵宁老师的课程了解一下,增加对完型做题技巧的认识,总之,完型是不该被放弃的一道题,大家一定谨记,放弃掉分数,就是放弃考研胜利本身。

下面是阅读理解了,这个部分有20题40分,这个部分的要求应该控制在30分以上,尽量不要丢超过十分,英语的客观题的高分的关键,那么阅读40分的重量自然是关键中的关键。跟前面的相反,这么重要的部分要说的东西其实不多,要做的工作一是词汇量,看得懂才是前提,另一个是简单语法的掌握。之所以不建议大张旗鼓的学习语法是因为语法本身并不是考试要求,复习简单语法只是为了面对阅读中的长难句时能够化繁为简慢慢梳理从而解题。而从考试的内容中看,长难句自然是不会缺席的,不过并不是每一个长难句都要出题,一些长难句本身并不是出题的位置,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家不应该全篇细读。我做阅读的过程是这样的,拿到阅读,注明段落序号(随手写个12345而已,但是对文章的大体结构开始时心里就有数,能够结合题目判断出题的区间),然后看第一题题目,但是选项先不要看!一定不要先入为主带着选项去看文章,这样会左右你的判断。做完第一题后看第二题题目,然后看下面的内容,以此类推。这里有个特点,真题的题目顺序一定是按照文章的顺序来的,也就是说第二题如果考第三段的内容,那么下一题的出题区间一定是在第三段之后而不会在第一二段中,根据这个方法,一旦找不到某一题的原文位置,那么通过对比上一题的位置,以及下一题的位置,夹在中间的文章就是这道题的原文出处,在之前的考研中经常出现题目为:在XX段中我们能推出XXXX?但是近几年的试题来看题干越来越倾向于不告诉你这道题出在第几段中,这就要求考生有很精准的定位能力,这个技巧的实用性也更大了。阅读理解还有其他几个误区需要规避,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自以为是”,即这道题“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这种想法很危险,大家一开始练习真题的时候错的一塌糊涂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个情况,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咨询我的小伙伴中我十分不建议过早的练习英语真题,真题的年份不多,在单词量,做题技巧,系统的做题思路没成型之前,过早使用真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真题中有这样几道题,比如原文中说在Facebook中人们可以show出自己满意的照片,然而在答案中,正确选项变成了在Facebook中人们可以将不满意的一面隐藏起来,这个答案正好是是原文的反面,又比如在基因产权保护的文章中,原文说反对者认为“人类”基因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不应该申请专利,而在选项中变成了“only man—made”的东西才可以申请专利。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三处很有意思的事情,第一是出题人很喜欢用这种反面的逻辑来设置正确答案,另一方面是英语二对于单词量的考察真的不是重点,像人造物这个词,明明可以用artificial,偏偏用了个中学生都看得懂的man-made,就是人造两个字直译过来的,因此词汇量不自信的同学真的不需要太过担心,英语二考试中更考验考生的阅读和逻辑思维而不是一味的考你的单词量,最后一点,也就是大家常年来的固有思维,但凡是only ,all,any等等说的很绝对的词,第一印象都是错的,但出题人就是想要看你敢不敢选,只要这个题目符合原文,符合逻辑你就应该选,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推论凭借没有根据的“经验”错过正确的答案,还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对待阅读上,一定要抛弃自己原有的惯性思维,努力去理解出题人的想法,让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的与出题人的思路重合,从而很自然地选出正确的答案。在阅读的复习和训练方面,我建议大家不必开始的过早,在暑假之前记忆了一定量的单词的基础上,购买一套难度适宜的题型训练,当然不止包括阅读,完型新题型都是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的,我自己使用的练习题是《华研外语》,这是一个合集,里面每个考试题型都是一本练习册,难度低于真题,其中的解题方法,单词难度等都非常的合适做真题之前的训练,不过不建议大家练习其中的翻译和作文篇,因为不符合我们的主题,对这两个题型进行训练有些浪费时间,具体理由我们后面会叙述。

下一个题型是新题型,前面的叙述中,我说过这个题型纯粹是技巧题,没有其他考点可言,因此这个题型大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练习册中的题目和真题足够完成训练目标了,这个题的目标是10分,至少要8分,其实一旦你接触这个题型的真题你就会发现它太像是一道“送分题”,段落中、句子中的关键词不要太明显,前些年的新题型几乎就是复制粘贴,不过19年的新题型难度突然增加,考后和研究交流大家都是这么感觉,以前五分钟能搞定的现在十分钟了还是会出现拿不准的情况,因此大家再做这道题的时候也要留心,还是那句老话,一定要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而不是想当然,看着这个对看着那个也对到头来成了选苹果,选这个选项一定有选它的充分理由,如果你拿不准,抛开词汇不认识的原因,就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个充分的“证据”。新题型有两种,一是七选五的匹配题,难度低,就是带着关键词进行阅读理解,另一种小标题,难度略高,因为小标题是非常浓缩的段落梗概,这就要求你不仅要认识这些短语甚至谚语,还要对段落的意思进行高度凝练来进行匹配,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捉摸透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其他的,而不是做过一遍对完答案就完事了。此外,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和阅读一样的,先看问题,然后定位,与题目无关的位置就算再长你也不要去看他说了什么,看无关的位置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我忘记是哪一年真题的新题型了,第一题的对应文章竟然直接在文章的中后部分,前面一半的内容跟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考试的时候按部就班的阅读,不仅会因为找不到头绪影响心态,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因此这个题型真的是经验+技巧的结合,而不是让你像做阅读一样进行通篇梳理。

翻译部分,我个人认为翻译部分是相比较而言最不需要专门练习的,真题翻译就足够了。英语二的翻译是对几段文字组成的小型文章进行翻译,共15分,相对于英语一来讲,翻译量是更大的,但是翻译难度其实是要小的,首先是词汇,大家可以看一下历年的翻译真题,比阅读理解要简单的多,通篇下来几乎没有什么生词,即便是遇到生词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语境或者词根词缀来进行适当推理(这里cue一下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朱老师的课程对于生词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这本书的具体用法后面会有讨论,大家不用担心,我会把所有的材料都列出来),如果实在翻译不出来,也要用汉语进行模糊处理从而使得译文连贯合理即可,另一个是语法问题,历年翻译当中的语法考点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就是一些从句的嵌套等等,即便不去专门学习语法,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也能够形成不错的语感,总之翻译中的语法基本不会难到大家,唯一的要点在于怎么把结构稍微复杂的句子用中文清晰连贯的表达出来。对于翻译的复习方法呢,我个人在复习的时候是这样的,同样是为了节约时间的原则,在做阅读的时候第一遍是为了解题,那么我会将无关内容直接略过,抓出题点进行阅读,保证效率。而在对完答案进行订正的时候,我会按照复习翻译的方法来进行订正,大家购买的真题资料或者练习题资料都有详细的中英文对应,首要要把第一遍中不认识的生词抓出来记住,然后把中文的译文盖起来,阅读英文原文并直接进行口译,如果这一句我可以很自然的翻译出来,对照中文发现不仅是意思,还有中文的表达这两方面都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下一句。这种方法熟练以后我自己直观的感受就是在做阅读和翻译的时候,看着英文脑海中出现的就是中文的意思,这样同时训练了阅读速度和翻译能力,一举两得。从训练结果上看,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我做英语的速度是很快的,差不多十一二分钟就可以做一篇阅读,翻译也是大体阅读完原文一遍之后第二遍看着原文直接下笔写译文,18年英语考试我提前了15分钟做完,19年因为小作文的缘故花的时间多一些,不过也剩下了十分钟多一点,数学也是剩下了大概十五分钟做完。对于英语、数学我进行了差不多三四个月的定时训练,在速度方面我是从来没有担心过的,因此我也强烈建议大家英语数学只要是做卷子,就一定要计时,到了时间就停笔不管做不做的完,大量的定时训练会让你对考试的时间和节奏进行近乎完美的把控,当然具体的训练方法我后面还会讲,至于什么将阅读手写翻译过来的事我说句个人看法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我认为非常不可取,阅读译文已经有了,你只需要口头翻译然后对比即可,对比自己和标准译文的差距才是核心而不是手写这个过程!手写翻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后期你觉得你还看吗?你看它有什么意义呢?考过的文章一定不会再考了,反复看你自己的译文几乎没有用处,如果你说你不看,那你又何必一开始手写它呢?所以翻译部分就说到这里。

大小作文,这个部分大家的分歧有很多,那么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作文这个地方,想拿高分是很难的,百分之90以上的考生都在使用模板,我个人是不敢保证我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可以超过市面上的美文模板,所以我放弃对自己自主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在阅卷的时候,对于模板作文,老师心里头是明明白白,模板作文最终不一定能够让你拿到非常好的分数,但质量摆在那里,至少可以保证是中档以上的分数,因此我个人觉得不应该在这一部分花大力气去练习,容易出力不讨好,我的意见依旧是那条:“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英语而言,我完全可以短时间内速成,使用模板作文拿到中档分数和别人站在同一个分数层,然后通过我的完型、阅读、新题型这类客观题和别人分胜负,从后来两年英语二的分数75和78看,我这个想法大致是成功的,前面的60分选择题大概扣10分左右,作文部分25分扣掉10分属于中档,不会拉开多少差距,翻译15分扣掉2-5分我的分数应该在75附近,符合我的预期,如果说第一次从一个英语白痴混到75是运气,那第二次78还是运气的概率我觉得不大。我也见过我的关系非常好的研友从10月份开始背作文,一天一篇积攒下来有超过60篇的作文量,但是考完之后交流他说背那么多几乎都没用上,因此这也是“要不要自己写”之外的另一个分歧:“要不要多背”,我的看法是就英语一而言,模板之外还是需要一定的话题量来保证不会在考试中遇到从未接触过的话题而盲写,对英语二来讲,模板在于“精”而不是“多”,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英语二大作文已经钉死了是图表作文,分为饼图、柱状图、折线图和表格这几类,其中柱状和折线的写法十一样的,重点在于不同节点数据的“变化”,分为持平、增加和递减以及形成这种走势的差异与原因,而饼图和表的写法是一样的,重点在于不同要素所占比例的差异已经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所以大致上需要准备这两种模板。同时,在19年备考时我发现饼图已经连续考了三次(应该是三次,没记错的话),而折线或者柱在10年附近是常考的类型,近年没有提及,表格仅仅考了一次处于放弃考察的边缘,因此我更着重的准备了折线和柱的模板,在十二月份写好,隔三差五对一些话题进行拟写,所谓拟写就是参考作文辅导书寻找各种可能出题的话题,想方设法的将他们套用在自己的模板上,比如在折线的模板中,我准备了几乎所有能形容折线不同走势的句子,考试中无论是增减还是持平还是递减我都可以直接套用。其中最戏剧的就是在第一天考试之前的晚上,我吃完晚饭在进行政治背诵之前,顺手写了一份关于毕业去向,就业话题的折线图作文,没想到一发入魂,第二天拿到作文的时候简直开心到飞起,考前突然想到的话题突然就成了考试的题目,因此在做英语的时候我非常开心,简直像做梦一样,大作文没怎么动脑子想就按照练习过的内容写完了,考完之后我还特地发了朋友圈纪念,有我微信好友的同学可以自行查证,图标的走势和话题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由此可见考研里的运气比重也是相当大的,对心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换句话说,即便不是这个话题,只要考的是图表作文,是不可能不会写的,除非图表内容你看不懂或者要点的单词你不会写,这就非常尴尬了,但我相信各位只要认真复习英语而不是拿英语弱来当借口来逃避从而偏科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小作文的性质略微不同,它更简短,要点明确,话题也更新颖,比如今年的辩论,主题等关键词,更好写也更难写,好写是因为除了开头结尾的标准表达之外,需要你自己发挥的内容实在很少,要点都写出来基本上字数已经够了。但难就难在这个话题我不会,或者要点看不懂翻译不出来怎么办,比如今年闹的笑话,“debate”,“theme”是什么意思的那条热搜,当然了解始末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个话题发起人本身是为了进行自嘲,结果却引起了千万人对考研人英语水平的diss热潮,大家当个乐子就好。对于那些对考研人的努力评头论足的人多半没有经历过考研的辛苦,甚至本科的学历都不一定具备,恰恰很多人就爱这样。我们只要做好自己提升自己即可。回到正题,小作文会出现的那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第一依旧是词汇量,你要看的懂,而且翻译的出来,才能写对要点,另外一个就是对话题的熟悉,和大作文一样大家可以对作文辅导书(推荐王江涛,确实不错)里的话题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口头试说,保证自己无论什么话题有话可谈即可,至于要不要对各种话题进行真实的笔写,我认为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自行安排,当时我的要求是只要这个话题我可以用英语说一些内容我就不必下笔写了,同样的也算为复试的口语打打基础。作文的安排是进入十二月份进行模板准备,再此之前一般不需要准备,安心把时间用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十二月到考前为止每天抽一点时间进行小作文的话题熟悉和大作文的模板试写,用最少的时间在作文上拿到和别人相仿的分数,然后通过我们充足的选择题训练来夺取英语考试的胜利。

这里稍微总结一下,英语复习的资料大致有:

  • 恋练有词(暑假之前配合朱伟视频课程过完,作为英语复习的启蒙课,用于词汇量提升和词根词缀记忆,对于临场处理生词很有帮助,当然大家可以使用各种手机APP来进行词汇的拓展,另外这本书的使用寿命就是在暑假之前,不要一直死盯着这本书的单词背,我说过这本书更适合用来启蒙而不是用来提升,真正的提升在练习题和真题当中)
  • 华研外语(暑假开始时,恋练有词已经帮你积攒了大量的词汇,这个时候可以试着做题了,华研里每个题型都有独立的分册来进行联系,但是注意,一旦开始做题就要进行定时,一篇阅读15min左右,不能超过20min,完型也是在20min以内,新题型比较容易,15min以内,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不一定按照真题的量来进行练习,一开始就进行两三个小时的英语训练是很难一口气完成的,大家可以循序渐进,比如今晚在半小时内完成2篇阅读即可,过一段时间我尝试在80min之内一口气做完4篇,熟练以后拓展到除翻译和作文以外的其他所有题型,把握好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同时给大家提个醒,考研英语复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像数学和专业课在某一个过程节点时作为重点来耗费大比例的时间,大家只要一年里每天能抽出2个小时左右时间即可,在数学和专业课的攻坚期,英语完全可以作为次要矛盾来暂时缩减复习时长为主要科目让步,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不要忽视单词的记忆,暑假之前记忆恋练有词,暑假时放下恋练有词记忆练习题中不会的词,暑假结束后的真题阶段完成对真题的完全“扫盲”,单词的记忆要分阶段,持之以恒,资料中的单词为辅,真题单词为主,不过真题中的单词在“扫盲”时也要注意,如果精力不足,新题型和翻译的单词大可不必整理,翻译的题目考过的永远不会再考,新题型考的是技巧而不是阅读,不要求你读懂原文,因此其单词的参考价值也不大,重中之重依旧是完型的文章和所有选项以及阅读中的生词)
  • 真题+黄皮书(暑假做完华研之后。在前面完成了单词积累+做题训练之后,终于可以到最核心的步骤“真题实战”了,这个部分简单粗暴,定时训练+单词扫盲+反复刷题+题目总结,定时训练即要求你在2h10min-2h20min内一口气完成除了作文以外的所有题目,顺序看个人喜好,到底是两个小时多少分钟,就要看你打算在三小时中剩下多长时间留给作文,我前期规定的是140min,不过训练的后期我可以2h左右完成,剩下一个小时左右留给作文,这也是训练的成果,单词扫盲上面说过了,翻译新题型可以不管,重点是完型和阅读,搞到每个词都认识,具体怎么记自己决定把,我喜欢反复抄而不是嘴背,拿A4纸标号日期每天抄生词,抄一遍下一次把已经记住的删掉,越抄越少最后全都记住了,抄的时候也有技巧可以借鉴。我在写一个单词的时候会把我能想到的相关的词比如近义词反义词,同词根的词,形近词等等都写在旁边,这样一记记住一整串词,事半功倍。反复刷题和题目总结这点同学可能有疑问,二三刷的时候记住答案怎么办?首先请你放心,我们来算一下,每做一套大概两个小时多,今天就不要再看英语了,第二天总结订正,抄生词也没时间做下一套,这样的频率大概2-3天一套,完整做完一轮真题大概需要20天,这期间数学专业课都要学,脑子每天都在塞东西,20多天前的东西你能记得清清楚楚那你的记忆力真的相当强,有这个记忆力考研考不上才怪,所以没必要担心记住或者有印象,一轮过后刷第二轮,这一遍是有高要求的,速度准确率以及口头翻译阅读都要做,对于每一个题都要搞明白为什么这个对了,原文证据在哪儿,为什么不选这个,错在哪儿,原文是怎么说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潜移默化的知道出题人是怎么想的,选项是依据什么思路设的,这个就是大家常说的英语二的“套路”,掌握这个套路,有时候只看选项你就能知道这道题选什么,无需参考原文,我印象比较深的是18年有篇关于特朗普政府的阅读,那一篇阅读的答案非常的“常规”,我几分钟就做完了,当然正确率肯定是不会差的,不然我两年英语考试40分阅读不会都保证在3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复习后期多刷英语真题培养思维方式而尽量少碰市面上杂乱的模拟题,不要让劣质的模拟题带偏了你培养出来的真题思维)
  • 王江涛的作文(这一部分我们在英语作文的分析中说的很详细了,不在过多赘述,十二月份开始是进行集中背诵的阶段,重头戏当然是政治主观题和英语作文的准备,有些同学还要背诵专业课等,所谓背的东西要往后放,理解和训练的内容要往前放,道理大家都明白这里也不再多说)
  • 视频课(朱伟的恋练有词配套视频,想了解一些简单语法的可以看一下张满胜老师的语法课,以及之前提到的邵宁老师的英语二出题风格的解读等,其他视频我是不建议看的,一是用处少,二是质量参差不齐,说句不好听的话,考研英语辅导界的水是最浑的,什么人都敢说自己是英语名师,抱歉让一个学生背过真题的译文给别人讲也可以头头是道,所以希望大家真的注意甄别,不要过于迷信一些考研名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商人而不是做教育。另一个有争议的点是我要不要看一些真题阅读理解的讲解视频?我的想法是,到底是你要做阅读理解还是别人要做阅读理解?如果是你要做阅读理解,就老老实实独立完成,然后对照答案和译文找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让别人嚼碎了题再喂给你,这种“剧透”了再问你剧情的方式,和先看了答案再问你选了什么有何区别呢?知识的学习可以采取视频课这种更高效率的方式,但是练习和做题,要的是独立,独立啊!)

PART Ⅵ 数学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来到我们最期待的数学环节,说实话前面的内容我是真的没想到会写到1.5W字,我之前写的不论发了的还是私藏的的几次文章最长也就1W左右,这次真是是破纪录了,那我数学篇尽量屁话少说,先说我们数学复习的主题:打好基础+远离花哨+做题思维+防止遗忘+定时训练=数学高分

1.打好基础+远离花哨:这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话,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要求我们有扎实的计算能力,有深刻的定义理解,娴熟的技巧掌握,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用已有的手段来解决给出的问题,考研这两年我真的见了非常多在数学复习上走了弯路或者没有正确认识的人。有多少人学来了趣味横生的数学方法结果连最简单的极限三种定义都区分不开?背着滚瓜烂熟的顺口溜结果连为什么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都不知道,如果是单调有界的函数你觉得一定有极限吗?那为什么数列可以换成函数就不行?第一类区间无限型广义积分审敛法为什么K大于1的时候收敛?你是否发现通过对广义积分的定义将广义积分写成和的形式,广义积分审敛法就变成了无穷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呢?积分的问题竟然变成了级数的问题大家想过没有?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分部积分法这块知识中,有一种题型是给你一个积分,让你求另一个积分的值,其中一类做法是将待求积分或者已给积分进行分部积分,该积分本身并不能求解但是却可以通过分部积分之后的整体代换来求出结果,这是我一个研友复习过程中问我的一道题,这并不难,但是我在说出分部积分然后代换时他在纸上画了一道十字,写了四个部分,这部分求导那部分积分,怎么解也解不出来,在我问他分部积分到底怎么写的时候他连课本上给出的公式都写不出来,就是画十字然后组合,他说从视频课里学到的就是这样,我们不去计较到底是老师教的不好还是学生自己不去记分部积分定义,就这样的结果来讲,这样看似灵巧的方法对解这道题并没有帮助,恰恰是在考研大军中相当大比例的人都是这么做的,老师说什么我就学什么,我不去想这个东西是什么怎么来的,老师讲的就没错,考研考到了怎么办?前些年破天荒的出了一道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你们去看一下这倒送分题当年难住了多少人,拉格朗日我会用,那几个数学家的顺口溜我也会说,怎么考题问我怎么证明我就不会呢?只证连续下的结论我们有四个定理可以用,拉格朗日柯西的结论都带着一阶导显然适用范围已经钉死了就是要证明带导数,而泰勒可以证明N阶导所以当看到结论为2阶3阶甚至更高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泰勒,这都是很正常的解题思路或者说对定理本身的认识。那么就那一道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而言,你会用得到柯西和泰勒吗?不会的。所以我真的吐血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的研友能够踏踏实实的学数学,真的要踏实的打好基础,数学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枯燥的,但是他教会我们讲道理、讲逻辑,充分不是必要,必要也成不了充分。

2.做题思维,在上面我举过一个例子了,即先要对工具本身有所了解,再来寻找题目中的突破口,在做题的时候也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推理过程,问三个问题给自己,题目要求什么,给了我什么,我还有什么,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让你证明存在f(§)=1,题目中给了连续,我有什么呢?连续函数不带导数的证明我有零点、介值、最大最小、有界等性质可以用,零点证明等于0,而这题证明等于1,那么方法就选出来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如果把这道题放大呢?我给你们举一个更有趣的例子,18年真题中有一道数列极限的证明题,证明数列{Xn}收敛和n趋向于无穷时的极限,一般证明题我是先放过去最后再回来做的,我做完所有的题之后回来看,整张卷子基本上考全了数学三科的所有知识点,高数大题的知识点中,极限、积分、多元极值、级数都有独立的大题,微分方程的题目不是这样出,那么这一道极限题,它仅仅是再考你极限吗?不见得,极限已经在第一道大题考过了,数列极限有两条定理可用,一个是夹逼准则,另一个是单调有界,题目的条件形式显然是让你用单调有界,但除此之外你们没有发现每年都考的一元函数微分学今年“缺席”了吗?大家看一下题目和我的思路:

我当时的思路是这样的:

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个数列条件可以转变成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表述形式,但你要构建函数,数列是不能使用中值定理的,好在令f(x)=e⋀x本身就是个单调函数,函数值相等的点一定是同一个点,剩下的单调有界怎么证明我想不用我说了吧?这道证明题的思路寻找过程不超过五钟,做题不一定只看见这一道题本身,同时你也要看自己学了哪些?考了哪些?剩下哪些?会不会考?你只盯着单调有界本身,那你有可能会去尝试数学归纳法,尝试递推等等等等,但无法从现行的条件下去排除和寻找到隐藏的思路。这种解题思维是在让我受益良多,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拿到题就会出现思路,像今年19数三的那道证明题一样,我在看完题目后观察待求的条件锁定了两个方法,其中一个是证明加法的另一个是证明乘法(有些记不清了可能说的不对),而要我求的是乘法,我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第二种,到了后面看到问题的形式也自然想到了夹逼准则和对自然数N要分奇数与偶数两种形式来进行证明和讨论,这是很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抓破脑袋去撞出来的事。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定积分证明题那边,先观察结论的形式,给他一层层的脱去外衣,比如说证明大于号小于号,那我知道加绝对值的性质,凹凸性的性质以及积分乘法平方三者运算顺序的一个性质等可以为我带来一个大于号或者小于号,待求结论中出现了积分号绝对值号等符号,那我应该去掉符号看他最核心部分的运算是什么,他有可能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基本不等式,通过积分求导绝对值等运算变成了一个需要证明的不等式,那我就应该脱去这些运算看到最核心的部分是一个基本不等式,然后一层层的穿上外衣得到结论。又比如出现的数值比如24,我应该去想他是4的阶乘,看到8应该去想2的3次方,因为阶乘和N次方都是泰勒公式中的组成部分,我这么想是有根据的而不是瞎想,当然还有好多东西,过了这么久我一时半会具体的也没法详细的想起来了,等我想起来我在更新吧,就先举这几个例子大家能稍微知道原来解题是这样的而不是去“撞”,数学要理解的去学,要扎实的去学,不要去热衷于哪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帮助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3.防止遗忘,防止遗忘这边主要是和大家提醒一件事,数学复习的时候不建议大家高数完了看线代,现代完了看概率,因为你会发现在你看线代的时候高数忘了,看概率的时候线代忘了,这是很痛苦也是很浪费时间的一件事,这里我把我的复习步骤告诉大家,首先大家都知道不管哪个老师的视频课都是分为基础、强化两部分来讲的,那么我们就会有高数基础(我们叫他A)、强化(简称B),线代基础(C)、强化(D)和概率基础(E)、强化(F)六个部分的视频要攻克,正常大家的复习顺序都是ABCDEF依次进行,或者ACEBDF先三科基础再三科强化,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是一科完了之后再看下一科,我在看的时候不是这样,之前就说过了我的所有复习计划都是为了“防止忘”和“省时间”,这两者实现前者就是为了实现后者,怎么来回避遗忘呢?答案就是重复,我们把复习的顺序进行调整,顺序为A−CB−ED−F。具体来说就是首先我们来复习高数的基础班A,同时完成相应的习题(做什么习题后面会有资料的总结),然后来复习线代的基础班C,但是同时把一半的精力拿出来同时进行高数的强化班B,比如你一天有4个小时的时间学数学,那么一开始四个小时全部用来进行高数的基础班学习,基础班结束之后,我们把4个小时分为两半,两个小时用来学习线代的基础班,另外两个小时留给高数的强化班,两科的知识改为平行推进,高数的东西不仅不会忘记太多,还马上会在之前的基础之上进行提高(千万不要小看强化阶段,无论是视频内容还是习题难度在强化阶段都是质的飞跃,可以说和基础班有着高原和盆地的差异,该阶段是提升数学水平的关键节点之一),CB结束后我们按照同样的方式来进行概率的基础班E以及线代的强化班D,同时这个阶段开始刷高数的练习题(1800题,其他的习题册不推荐),依旧是高数线代概率三科平行推进,每天都会接触三本书的东西,大大减少了遗忘的空间,最后就剩下了概率的强化班F,这个时候我们会把节约出来的视频时间用在高数和线代的刷题上,线代的强化课F结束后,就可以放心的同时刷1800中高数、线代、和概率的内容,由于概率部分的习题是最少的,因此大体上三科的习题将会同时刷完,我自己19考研复习的时候真题拿来直接上手,没有遗忘没有知识点遗漏也不用重新温习,而在18考研复习时,做真题之前我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在回忆已经遗忘的高数和线代的内容,时间都是这么浪费的,而且缺少了对三科内容的同时大量刷题,对知识的理解也没有第二年来的透彻,一战数学阵亡理所应当,就这一点来说,我二战数学能摸到140的门槛深深地受益于我的复习安排。不过这个方法也有坏处,那就是复习强度真的相当大,一开始同时吸收两科甚至三科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研,大量的刷题对耐心和毅力也是有力的冲击,有时候不得不经常性牺牲其他科的复习时间,比如减少专业课一个小时或者英语减少一个小时来弥补数学的进度,不过我也说过这种方法是完全可取的,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复习的某些阶段比如暑假,9-10月这都是数学非常关键的时期,其他科目该让位的时候就要让位,到了十一月十二月背诵性的内容成为核心矛盾,此时数学可以稍微让步比如一天只花三小时完成一次模拟考试或者两天一次保持手感即可,调剂更多的时间去背诵。

4.定时训练,英语的定时训练我们说过,数学也是如此,从1800刷完开始稍微休息几天只做知识的温习之后我们开始接触真题,定时训练将一直陪着我们到十二月底,三个小时一套卷子,不管做完与否,到点就停笔,自己批改试卷然后订正,订正也可以放在第二天,这样的话大概是2天一套卷子,前期错题可能多一些订正时间有些多,到后面卷面上几乎没有什么错题,就可以一天一套,频率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控制,我自己因为做真题模拟题几乎没有什么错题所以刷的速度很快,一天一套,然后每三天休息一天把时间让给专业课。

九月中旬一直到考前大概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刷了15年真题+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模拟卷(汤家凤、李林、李永乐、合工大等等,不过张宇除外,张宇的题我一般是不做的,当然这有我自己的原因),这个地方我想强调一件事,关于真题到底刷多少遍的事,你们能看到的经验当中八成以上的都建议你多刷真题,这些经验尤其在15年之前更多,但我个人的判断是真题不宜多刷,相反模拟题才是制胜王道,理由有以下几个,第一真题出的题已经代表过去,你刷一遍考什么知识点就已经有数了,但这道题永远不会出现在下一年的试卷上;第二,反复刷真题会让你葬送掉你之前大量刷题积攒的各类解题思路,让你思路闭塞,面对新题时无从下手,这一点我一战深有体会,我二战只刷一遍真题也是为了避开一战时的这个大坑,一战我刷了3遍真题,可是面对18年的题目(大家都知道18年的题目可谓是灵巧多变,非常精华)我慌的手足无措,面对新题不知所措的经历我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因此二战时我发誓对一道我已经完全掌握的题绝不可以接触它第三遍(第一遍是首次接触,第二遍是为了记住做题思路和重温错题难题),但英语之所以建议大家多刷是因为养成真题的思维恰恰是对考试有好处的,英语和数学刷真题有着不同的情况,大家应该辩证的看待,我相信我解释的已经非常充分;第三点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数学历年真题,我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15年之前的数学三和16年(含16年)之后的数学三,其中18年数学三真是集大成之作,精品中的精品。前面的十几年真题代表着常规,也正是那些年份,反复刷真题是数学复习的主流,知识点来回重复,前后年的题目内容换汤不换药,而16年开始,数学三的难度逐年上升,像17年18年一直保持着三套数学中最高的难度(难度更多的是体现在考题的灵活多变而不是计算等常规操作),考题越出越活,反押题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李林的事一会我会和大家聊聊),刷死题已经行不通了,这个知识点考的越来越深,尤其是对一些基础不牢,学的不扎实的考生而言真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不建议大家反复刷真题,但是一定要把真题中所有的题全部吃透。这里多嘴一句,对于一些结论的证明我非常建议大家掌握,在考研参考书上大家都能找的到,视频课中也有讲解,特别是汤老师,他的课中对于定理和结论的证明是非常多的,这么做一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二是一旦发现在考场上有拿不准的公式或者其他内容,完全可以现场自行推导,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一个公式我记不清了怎么办?如果我凭感觉写有可能会写错,而在那种紧张的气氛下,即便是你写完了进入下一道题,你的脑中还在一直为上一题拿不准的地方操心,有一处还好,如果有两处三处,那么很可能你的心态就要爆炸了,做下面的题的时候一直在纠结上面的题,结果哪一道都做的不踏实,但如果你可以自行推导呢?虽然花点时间但是你会换来心态的平静以及对自己的肯定,“嗯这个地方一定是这么写的”,从而肯定自己。所以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不过关,临场紧张容易崩溃的同学,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让你重新相信自己并提供正反馈让你继续安心考试。

最后让我们按照资料的顺序来给大家对数学进行总结。

  • 视频课:推荐汤老师,务实、敬业、正能量、重基础,不给你讲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也有很多人问我张宇,我也说一下个人的看法,大家应该看的出来我其实并不推荐大家看张宇的课,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我见过太多跟了他的数学而吃亏的同学,我这么说可能也会有人喷我,但各位先听一下我的理由,别管这个老师商业不商业,我们评价他是要根据他所教授的内容和效果来评价的,我不推荐他并不代表我对这个老师有成见而是真的觉得他的课并不适合我们。如果你本科时期数学成绩非常好,大学学完之后到考研之前数学的知识也没有忘记,基础已经非常牢固,我是建议你去跟张宇而不是汤家凤的,有那么好的基础你去看汤家凤只会浪费你的时间,但恰恰是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样的底子,甚至很多人是高中之后现在才开始学数学,那么你认为首要的任务是不是打下坚实的基础?张宇老师的课妙趣横生让你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课的内容和他的辅导书题目真的适合初学者入手吗?就1000题而言,A组的题目简单到没有做的必要,而B组之后的题目和A组的题目中间跨度已经超过了基础和强化之间的差距,其中不乏数学竞赛的题目,很多题的风格和内容偏离了考研本身,答案编写的也并不简单易懂,我在做张宇1000题的时候很快就放弃了,声明一下,不是我觉得难不会做,相反我平时也经常帮同学做一下他们不会的题,很多都是张宇的,因为问1800或者全书等等我就直接把我的做题过程给同学看了不必单独讲。而且我觉得无论是题还是内容都很别扭,答案的逻辑也混乱,印象笔记深的一道定积分的证明题,正常的解题顺序是我有了A那么我可以推到B,在证明D之前我会遇到和解决C,这道题就出来了,在1000题的答案中,他的答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知道C(但C是在B之后进行运算和变形才能得到,不是现有的东西),答案继续说因为有了C所以我们知道从A经过B就可以到D,抱歉我不是编剧我没法跳过两道证明步骤看到隐藏的核心的证明条件,你说因为我们知道C可恰恰我同学问我题的时候就是在问我这个C是怎么来的,很讽刺。因此我个人的体会是他的书就像一个什么都会的先知,在你面前秀操作却又不把这些知识告诉你。当然大家可以diss我是我水平不行,我欣然接受。我说的是我的个人看法,不能代表真实情况。你问我建议,那我就照实说。而且两年下来我身边使用张宇资料的研友也非常多,我观察过他们的学习情况,数学复习的前期进步神速,同样的时间复习进度要比我快得多,但是在步入刷题和真题训练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大多都卡在100左右陷入瓶颈期,但基础牢固之后我的分数很快就超过了他们而且没有所谓的瓶颈出现,以前帮我讲题的他们,角色对调成了我帮他们讲题,我听的最多的话就是这个地方老师没讲,那个地方的定义他没有看,交流时听到的最多的话也是“我学的很快,但是就是不会做题”,没有对比没有伤害,都说汤在中值定理的地方讲的好,那为什么呢?汤是按照题型来讲的,这种类型这样设辅助函数,那种类型那样设,认识了所有类型和解题方法不会做题才是怪事。我也不怕张宇的粉丝喷我,我的结论是:张宇自己的实力很强,但是跟着他学就好像看他在你面前秀操作,却不把解题的秘诀告诉你。如果你的数学底子不好,那就趁早换人踏踏实实学,如果你的基础不错,我建议你就学张宇老师,跟别人的课会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 复习讲义:汤加凤的高数、线代、概率三本复习讲义,这是三本书,白绿色调封皮,是和视频配套的,内容全部都有,不需要记笔记浪费时间,同时附带着少量的课后题供大家练习(我不记笔记也不整理错题,但是我会在题旁边改过来以后二刷三刷,笔记记了我是基本不会再看的,错题本记了我也大概率不看所以对我而言这两件事是浪费时间的,各位如果有回顾笔记和错题本的习惯就保留)。
  • 复习全书,复习全书里面有非常全面的例题,而且难度适中,适合作为刷题的选择,我在看完视频课做完汤讲义的课后题后会把全书上的例题全部刷完,当然是做完再对答案,各位不要惯自己,一不会就看答案,长此以往自己根本无法做题,对答案的依赖越来越深。
  • 1800题,题量多,题型全,各种题型都有,难度分为基础和强化,其中基础班的题难度就很不错了,低于真题但是值得推敲,而强化班的题则精华很多,而且难度要高于真题,适合提高水平和拓展思路。像全书的660题就只有选择题,这是他的一大缺点,毕竟大题的步骤也是要练习的。
  • 李永乐的线代讲义,李永乐线代的质量大家毋庸置疑,这本书买回来你既可以选择放弃汤家凤的线代视频部分转跟李永乐的线代视频,也可以选择跟汤的视频而把这本书当作习题来做,总之如何取舍自己说了算,但这本书还是建议大家吃一吃的,质量值得信赖。
  • 真题,真题不需要买什么解析,就买袋装的试卷即可,九月份刷完1800开始刷真题,前面说过不宜多刷,但是必须要一遍吃透,每个题不仅要做对,还要能做到给即使别人讲也可以头头是道的程度,今年复习的时候我每天都再抽一个小时给研友讲真题,当然这也是作为研友热心帮我的回报,这是件共赢的事,很多问题你会在给别人讲的时候发现,而且别人不懂的地方当场问你,更可以检验自己学的是否扎实,对于一些研友不懂的地方我是当场给他推导的,我觉得这样做非常有用。
  • 模拟题,模拟题的重要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做真题是永远不会测出你考研的分数的,真题都是过去且不会重现,但是模拟题不一样,你做的模拟题越多,就无限接近于你最后考试的真实分数,这一点我相信不难理解。不断的接触和掌握新题,实战时面对新题就越不会慌张也越容易出现自己已经掌握了的解题思路。所以我数学复习方案的核心到这里就可以完整的表述出来了:“尽可能的减少遗忘和节省时间,节省时间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做很多的模拟题”,这就是数学部分的中心思想。模拟题中有个地方我之前埋过伏笔了,是关于李林的,说到这里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核心内容说完了,大家就当看个故事。李林在18年19年数学的“押题命中率”令人瞠目结舌,在数学上押题比在英语和政治上难得多,政治有些事情是不可能不考的,18年卷子不会不出现十九大,19年卷子不会不出现改革开放,英语作文押中的也比比皆是,但是在数学上押中原题真的是叹为观止。那么他真的是“泄题”了还是真的强?我的结论是后者,大家听一下我的看法,首先18年考完以后我没有骂过他一句,相反我看了他的押题视频,他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大体意思是这样,原话怎么说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搜搜看):“往年考过的东西不一定不考,而且还有可能考的更难更深入,大家不要盲目的跟随其他人的说法说这个考过了不考,这个不是重点不考,然后错过了考点”,我听完是十分震撼的,恰逢18年出现了那道饱受争议的二阶差分方程的填空题,往年一阶差分方程考过了,确实市面上很多老师都几乎没有提及这个问题,提及了也是简短带过,而二阶差分提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复习全书中,都可以找到二阶差分的解读比如“二阶差分是一阶差分的差分”这句话,考纲里是明确要求的,那为什么我们考完了都在diss18年的数学三呢?其实原因真的很可怕,我们太不独立了,太依赖别人的力量,就像李林说的,不要以为别人说怎么怎么样你就不去看,他们都不是出题人,考纲里的东西是全部都可能考到的,只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太过依赖市面上的辅导老师,他们的想法就变成了我们的想法,一位老师说差分方程连考两年了而且很简单,18年反复考察的概率不大,然后他的学生就会想这个地方不是重点老师既然这么说了我就不要花时间在这上面,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最后变成了几乎所有人,在拿到考卷后考完试后,舆论变成了随大流者的抱怨和独立思考者的狂欢,抛开考研这件事,我们思想上的独立性又去了哪呢?我们究竟是不是一个只会依赖答案只会迷信辅导老师的人?回到这篇杂谈本身,我也一直是在举例和拿我自己以及身边人来进行比较和说明,我很不建议大家照搬我的做法因为这个方式很可能仅仅只适合我而不适合你,但我想传达的是我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别人和反思自己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案,结合失败的经历来摸索出一个适合我自己的复习方法,这种对症下药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更值得我们年轻人具备的。同样是刷真题,对英语的效用是正的但是对数学的效用却可能是负的,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同样是辅导老师,为什么我愿意建议大家对肖老师无条件的信任而对其他的老师有所保留,因为在肖老师的实力之外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背的一样的资料,都是肖四肖八,如果押题不中当然可以,几乎所有人是公平竞争,大家都没有押中,如果押中当然更可以,大家依旧是公平竞争因为大家基本都背了,所以并不完全是因为肖老师自身实力强我就要无条件相信他,而是选择相信他这个选择本身给所有人带来的效用是相等的,没有人会因为相信肖老师的押题而带来额外的受益,用金融的话来说,考研政治的押题市场是一个强有效市场,好在肖大爷每年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回到李林的身上,我有两点理由认为他并没有泄题,首先是考研试卷的出题时间在十二月结束,而李林的模拟卷在市面上流通是在十月,今年押中的题也并不是李林的原创,论坛里已经有人说过有一题是已经出现过的竞赛题,是不是真有我无从考证,但就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出题人完全可以参考市面上已有的题目而选择合适的题目来作为试题,同时我对19数三中押中的题的质量是很认可的,那道题思路新颖、难度也有,同时结合了积分运算和级数运算,很适合作为考研题目,真这样看,更值得diss的反而是出题人,因为他们直接使用了市面上有的成品题而不是李林。另外一点我们用反向的思维来看,如果李林真题存在舞弊行为,在18年考研结束后有关部门是肯定不会向公众承认的,否则就会面临18年考研数学全国重新考试这样的结果,不然无法保证公平,但在私下里管理者会不会警告他让他19年不要那么“招摇”呢?全国都怀疑你,19如果继续押中,到时候如何应对舆论压力?然而事实相反,19年李林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继续押中,而舆论也出现了反转,觉得如果真的存在舞弊,这样的剧情合理吗?大家都不是很相信考研这样严肃的事中大规模泄题会连续发生两年,而且李林的模拟题是公开出售的,并没有用于小范围中的高价私售。我自己的判断是没有舞弊现象,没有人云亦云,有我自己的理由和判断,当然我也期待被打脸,毕竟我的推论能说服我自己但不一定就是事实。不过李林视频里的话是让我十分后怕的,太习惯让别人带着自己走,而丧失了自己独立行走的能力。那么数学篇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吧。

PART Ⅶ 专业课

这部分我并不敢像前面三科那样多说,所谓言多必失,毕竟我的本科不是金融,学习时间短,理解也不深刻,说错了反而会误导大家,就和大家谈几个点吧。第一个是时间安排,如果你是跨考,那么请尽快开始复习,如果不是跨考,暑假前后开始复习即可,视个人情况而定。跨考一开始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很简单的名词但是必须要查书或者百度百科才能明白,无疑要多花费很多时间,因此务必要早开始,另外一个建议早开始的原因是早点搞清楚自己对金融的接受度有多大,如果学了半个月一个月毫无头绪,觉得内容晦涩难懂,进度极难推进,那么请尽快考虑寻找外部辅导或者更换考研专业。三本书复习的不错以后开始做真题,这里提醒一下各位,专业课的真题不是让你来检验自己的分数的,而是让你了解都是考哪些方面的,一定要做了真题之后,带着题目去回顾书本,把这道题在书上相关的内容全部掌握,知己知彼。到十二月份的时候,开始进行散乱知识点、名词解释、论述题重点的记忆任务。第二个是专业课课本,以上海大学为例,初试范围包括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其中宏观是专业的基础课,建议首先复习,但复习到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时暂停宏观的复习,开始货币银行,货币银行的后半部分也会出现更详细的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此时两本书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货币银行前面知识的铺垫,这一块重点上手的就会触类旁通了。最后是国际金融,国际金融这门课典型的特点是学习来难但是学会了以后考试相对容易,所以一定要花大功夫在理解书上,同时结合上大初始和复试的内容,我十分建议复习时使用上海财经大奚君羊老师的《国际金融学》,比如近两年复试笔试中常考国际收支理论中政策配合论的斯旺模型,问你支出转换和支出增减政策的意义和搭配分析,这个内容在奚君羊老师的国金中讲解的非常细致,从应试角度看,这本书更适合上大的专业课初始和复试。第三个是视频课,金融靠谱的公开课并不多,能搜到的资源大多都是笼统授课,也就是内容不对口,每个学校有自己的习惯和规矩,因此利用率是个问题。一战时我是找了一份一对一辅导,说实话当时找的上财学长实力非常强,不过一战失利原因在我,这个有一说一不甩锅,辅导的效果我是非常认可的,二战时很多时候也在重新根据他去年辅导的内容学习,今年录取以后也是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了这位领路人。个人认为,是否需要外部辅导这个事情因人而异,有人接受度高有人接受度低,但并不意味着接受度低的同学取得不了更好的成绩,因为寻找可靠的专业课辅导是弯道超车的绝佳选择,考研看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对自己的进度有所顾虑,对内容的掌握没有信心,经济条件又允许的话,专业课报班是一个可取的方案,况且现在已经六月底,自己专业课的复习情况应该有些端倪了,如果效果不好,请不要再拖下去,以免延续时机。第四个是真题,上大的真题重复率是很高的,尤其体现在选择判断上,不过近两年专业课在简答题等题型上屡有创新,这也是一个变化,单纯投机性的背诵真题是不可取的,不仅初始考不到更高的分数,就今年复试的难度看,如果初始专业课学的不扎实都是靠背,大概率会被老师识破而刷掉,所以无论哪一科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学,学的不扎实,即便考上了也是痛苦的。上大真题是不公开的,因此购买的途径也不多,我第一次从一个学长那里买的资料,十分坑人,真题部分一团糟,几乎没法用,我最后只用到了里面的名词解释。后来八月份在淘宝从top考研买了一份,今年改名了,去年叫同济上大考研联盟。这里特别感谢top考研对我的帮助,一是买完资料后通过店铺的群认识了很多一样选择上大金专的研友,并且开心的是其中大部分熟人都成了今年的同学,记得考研复习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接受过群友的帮助,初试通过以后复试群里一大部分都是之前的老熟人了,到了上大大家终于碰到一起的感觉非常棒。二是感谢店主平头哥在初试之后直到录取的过程里对我们提供的帮助,就在准备去上海面试之前的下午,平头哥还帮我修改面试简历,真心respect!(存疑的话,有聊天记录为证,并且当时公示的统招录取名单里大多数都是TOP复试群的成员,大家都是老熟人了)第五个是练习题,练习题在淘宝购买top资料的时候是带着本科卷的,不过我并没有刻意去刷很多的习题,因为就金融的考试而言,理解和掌握比刷题更重要,况且真题重复率高,应该先保证把重复的题分数全部拿到手,然后再通过练习和深挖课本争取剩下的分数。所以复习的过程中我是反复的在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真题也刷了几遍,练习题的量上没有刻意追求。不过这样做对我的复试帮助特别大,中文复试的时候老师问我强项是什么,我说我擅长用数理知识结合现实逻辑来分析问题,金融的一些理论和公式结论我都有自主推导,老师问了我弹性论比如马歇尔−勒纳条件、J曲线效应,吸收论,货币分析法等理论他们的分析过程,我都进行了数学的证明和公式分析过程的阐述,后来一位女老师说我很适合去做理论研究,出来的时候我就感觉我下的功夫没有白费,对于跨专业自学金融来说,在面试中能说到这个程度我觉得我是不会被刷的。后来复试结束后我从第八升到了第六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毕竟对于一个跨考考生来讲,面试是非常容易吃亏的一个环节,很大概率会在被问到专业知识时只能说我不知道,我的第一道专业面试题是微观的题,我就没法回答,连擦边的都没法说,因为压根没有学过,后来能通过也是托了我掌握了很多理论推导的福,这些理论推导性的东西,面试时应答出来是很加分的。第六点,对上大金融专硕的综合看法,各位选上大有选上大的理由,不是我们讨论的内容,这里我们只谈难度。19年复试线380分,复试74进60,最后录取线也在380+,因此上大如今的难度和前些年有着天壤之别,上大也不是那个以性价比著称的目标院校了。抱着上大又好又好考来占便宜蹭一个211金融专业的人实在是太多,我们一起考研的时候也见过好几个嘴里跑火车看不上上大,然而嘴里又不时“真香”的人,看似实力很强,最后别说复试线了,有的连345的国家线都没过,更有甚者知道自己过不了380复试线临走之前还要diss上大一下,这种行为我是非常鄙视的,不喜欢可以,但不要公开伤害,毕竟你“瞧不上”的学校,是别人梦寐的追求。这换句话讲,即使我们有的朋友选择了双非,最后开开心心的录取了我们也会为他送上祝福,这是人品的问题。不过我相信20年浑水摸鱼的人会减少很多,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更优秀的人会留下来,同时更好的人留下来会推动上大的发展。对于一个94年建校十几年取得如此成就的大学,我充满着期待,无需多言,不过最打动我是上大录取通知书上钱伟长先生的话“这个世界上以一座城市命名的大学有很多,其中不乏实力强大的学校,我们要做的就追上他们”,很实在,是老一辈科研领路人说出来的话,而上大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今年分数出来之前我都没有见过上大搞过什么噱头弄过什么新闻,当然也可能是我消息闭塞,但从热搜里的评论来看,更多的评论是说上大终于不是那个说出来别人也不知道的默默无闻的学校了。19年经济学院金融实际考试的人数大概在1970+,将近2000人,计划招收120人其中保研66人,统招最后确定为60人,报录比也高的可怕,各位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难度已经是不是一般211甚至985能有的竞争程度了,但真的喜欢,真的想考就大胆追求,渴望带来的动力不是一般的动力能比的,这种动力是最持久和最有力的。顺便谈一下复试,笔试是常规的,面试今年的变化应该不小,同时由于之前翟天临学术造假的事,各个高校在复试上都有积极响应,像今年的面试题中也出现了如何看待学术造假这种问题,面试之前也有老师现场提前通知说今年的面试将十分严格。中文面试过程是这样的,抽两次签,抽一个号码牌和一个信封,号码是有一位老师根据号码来问你一道专业问题,信封里是大约5道左右的问题,自己念出题目然后回答,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五道题目可能并不全是中文的,比如第一题大概率是让你进行英语的自我介绍,总之这五道题是中英混合的,剩下的题目有关于自己的特点,对专业的认识,金融热点评价与看法等,当然老师也会顺水推舟地问你一些专业课问题,比如上面我说的问我特点时顺带引到了金融理论的问答,所以中文面试大家尽量要掌握时事热点,并且掌握好书上的基本知识,有备无患。英文的面试今年貌似也有变化,也改成了抽题制,30个号码抽到号码后老师给你一张专业英语的问题列表,念出序号的题干然后英语回答,难度挺大,其中含有大量统计、计量的内容,上大老师这方面的实力很强因此可以理解,但看大家的情况专业课问题答的好的并不多,专业问题之外个别老师也会跟你用英语进行日常交谈,交谈范围很生活也很随意,因此还是要求学生至少可以进行英语的日常对话才算合格,如果日常交流都很困难,面试很可能要被刷掉,面试过程中有同学在英语交谈中并不流畅,根据后来描述来看老师的确有些生气。面试更具体的内容在资料上都有,大家可以通过个别渠道买到我就不再多废话了,在专业课内容的最后提一下复试中情商的问题,一个好的被面试人应该懂得自己来把握面试的主动权,在一个问题的回答中为老师可能提问的方向留有余地,从而“诱导”老师来问你你想让老师问的问题,掌握到面试的节奏,不过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老师都是业界大牛见多识广,想要从他们手里拿到主动权是很难的,这就需要对各种问题都进行设想并在准备好的回答中环环相扣,主动埋坑,这里不再举例,可以参考我中文面试中从个人特点转到理论阐述的过渡。英语面试中我跟自己赌了一把,我的专业英语面试题抽到了一号,解释一下ETF,其全称是exchange traded funds,这个概念我不太熟悉,因此回答的不好,老师就开始跟我进行日常的问答,比如本科学校啊,家住在哪儿,地理方位旅游景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边我回答的还不错,和老师交流也挺流畅的,但我想再赌一把,如果我现在出去,我的英语面试分应该在平均水平,即跟前面专业问题答得不好的同学差不多,但如果我再来一次专业问题如果答的上来,那么我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英语面试分数,所以我想赌一把。回答完问题以后我指着问题列表问老师“Could I choose another one?”老师明显愣了一下没想到我会主动再要专业英语,说“OK,OK”,然后笑着让我再抽,这次我抽到了量化宽松和热钱,这两个问题我是有准备的,因此我很流利的说出来了,老师笑着拍我肩膀说“Correct!Correct!”然后面试结束。我为自己赌了一把,很显然运气这次又站在了我这边,人生就是这样,有的机会就在你眼前,只是你敢不敢跟自己赌一次,我很庆幸我当时有那个胆量,赢了印象,赢了分数,也赢了复试。写到这边我们的考试科目就聊完了,时间过去太久了,一些笔记、参考书我也都卖废品了,能想起来的暂时也就这么多。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但其实换一个人来做,也可以探索出很多新的东西,而并不是说错过这一次就会永远错过一些技巧或者知识。时间还有很多,20考研也刚刚开始,后面要面对的事情不可计数,心态爆炸的时候也还没到来。和朋友聊天聊到聊考研这件事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坚持,有人说方法,有人说选择,这些都重要,但是让我来说这些东西都可以概括成理性。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解决,没有人逼你选什么,没有人逼你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没有人逼着你复习,也没有人逼着你坚持,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你需要理性的思考自己要学什么,理性的思考我要考取哪里,理性的分析考试科目、考试内容、选择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来不断摸索和调整自己复习计划,心态崩溃的时候要自己帮助自己恢复冷静……每个考研人都有崩溃的时候,18年考研复习的十月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晚上打电话给妈妈忍不住的哭,19年又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是在十月份左右压抑到崩溃,二战的时候抽了半年多的烟。我相信以后还会面临更难更苦的境地,可是人一旦扛过去一次,就会提高抗压能力的阙值,下一次同等程度的压力压在身上你就不会再崩溃了,要想打倒你除非向你施加更重的负担,而这个过程是我们逐渐变得理性和成熟的过程。考研这件事其实就是一次内心的修行,一辈子没有几次机会能让你一年甚至两年专心致志的只做这一件事情,能让你静下心来面对和重新校正自我,这个过程对以后准备成年人的生活是必要的,只是大多数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而恰恰我们选择了考研。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的结尾写的是: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个字当中,“等待”和“希望”。我们为了希望而等待,同样的,我们为了自己的选择而付出代价,为了向自己反抗而开始救赎,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这是我从心理学的书上抄来的,跟了我大学四年:“在一段时间里,为了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而出现的暂时的同一性扩散或角色混乱,多属正常现象。通过角色试验,亲身体验的自我痛苦探求,可能实现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积极的自我认同。”主要内容到此结束,祝愿各位20考研一切顺意!

PART Ⅷ 资料(大部分资料已经送出去了或者卖出去了,因为我买的纸质资料只有从TOP买的那一份,所以没有什么当时的考试资源可以提供给大家了,大家需要可以去淘宝店铺TOP考研自行购买,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下联系我或者直接问淘宝客服)

 

文章首发平台「TOP考研」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获取更多资讯和福利~

官方资料店铺「同济上大考研联盟」

淘宝扫码咨询购买

TOP考研-小嫣学姐

TOP考研高分学姐

发表评论

关闭菜单